在我们的互联网体验方面,“时代在变”,正如鲍勃·迪伦所说。你可能不太记得具体发生了什么变化,但互联网如今的感觉确实不同了。
对一些人来说,它变得“没那么有趣,也没那么有信息量”了。对另一些人而言,在线搜索充满了千篇一律的页面,这些页面淹没了有用的信息,充斥着诈骗、垃圾邮件和人工智能(AI)生成的内容。
你的社交媒体时间线上充斥着眼花缭乱、具有煽动性、高度针对性或令人愤怒的内容,从诡异的人工智能生成图像到机器人式的评论。如果你的视频流不是完全由“订阅”推销组成,那你真是幸运。
我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我们能否回到过去?
商业利益当道
导致当前互联网现状的一大因素是过度商业化:财务动机驱动了大量的内容。这无疑导致了耸人听闻的现象普遍存在,优先追求病毒式传播而非信息质量。
隐秘且具有欺骗性的广告普遍可见,模糊了商业与非商业内容之间的界限以吸引更多关注和互动。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像谷歌、Meta和亚马逊这样的科技巨头占据主导地位。它们覆盖全球数十亿用户,并对我们消耗的内容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它们的平台使用先进的追踪技术和不透明的算法生成高度针对性的媒体内容,这些内容依托广泛的用户数据。这样便形成了“过滤气泡”,其中用户的接触内容被局限在支持其现有信仰和偏见的范围内,而在“回声室”中其他观点则被积极贬斥。
网络罪犯和骗子等不良行为者一直是互联网上的持久问题。然而,诸如生成式AI之类的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创建高度逼真的假图像、深度伪造视频和语音克隆。
AI自动生成内容的能力还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充斥着低质量、误导性和有害材料。
总的来说,互联网的加速商业化、媒体科技巨头的主导地位以及不良行为者的存在已经渗透到互联网上的内容之中。而AI的兴起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现象,使得互联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混乱。
仍有一些“好的”互联网留存
那么,我们怀旧向往的那个“好互联网”是什么呢?
起初,互联网被设想为一个自由平等的空间,人们可以在其中“冲浪”和“浏览”。知识被预设为共享的:像维基百科和互联网档案馆这样的网站至今仍是知识的堡垒。
在过滤气泡出现之前,互联网是一个充满创意的游乐场,在这里人们探索不同的想法,讨论各种观点,并与“外群体”——即社交圈之外、可能持有不同意见的人——合作。
早期的社交媒体平台建立在重新连接失散的同学和家庭成员的理念之上。我们许多人都有社区群组、熟人和家人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互联网的“联系”这一重要方面至今仍然非常重要——正如我们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所看到的一样。
我们还想保留什么?隐私。《纽约客》杂志在 1993 年的一个笑话提到,“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现在每个人——尤其是广告商——都想知道你是谁。引用澳大利亚信息专员办公室网站的信息,隐私权的一项原则是“能够控制谁可以查看或使用有关您的信息”。
至少,我们想控制大型科技公司对我们的了解,特别是如果他们可以通过此获益的话。
我们还能回到过去吗?
我们不能控制“正在变化”的时代,但我们可以尽可能保留好的部分。
首先,我们可以用脚投票。用户可以在现有平台上实施变革并引起人们对问题的关注。最近,我们看到了用户从 X(前身为推特)转向其他平台的情况以及用户大量流失,还有因改变其第三方数据访问政策导致的针对 Reddit 的全平台抗议。
然而,只有在存在竞争时,用脚投票才有可能实现。X 在这种情况下,多种其他平台——从 Mastodon 到 Threads 到 Bluesky——使用户可以选择一个符合他们偏好的平台、价值观和社会圈子。搜索引擎也有替代品,例如 DuckDuckGo 或 Ecosia。
但只有转移到去中心化系统并打破垄断,才能创造真正的竞争。实际上,在 20 世纪 90 年代互联网初期的“浏览器大战”中已经发生过这种情况,当时微软最终被指控非法垄断了网页浏览器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庭案例。
作为技术使用者,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对我们隐私和知识构成威胁的因素。随着廉价且无处不在的生成式 AI 的出现,误导性内容和诈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现实。
我们必须保持健康的怀疑态度,并确保最容易受到网络威胁影响的人——如儿童和老人——接受有关潜在危害的教育。
请记住,互联网并不是为了您的最大利益而优化的。决定给予那些利用此谋利的技术巨头多少权力在于你自己。